
張泉靈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:時代拋棄你時,連一聲招呼都不打。曾經我覺得這是販賣焦慮,最近的一次出差經歷,改變了我的認知,原來這些一直發生在你我身邊。那天我入住酒店后,發現忘帶充電線了,急用,但當時已經凌晨很晚了,不可能下樓去買,酒店房間里沒有,我只好打電話求助前臺。前臺說,5分鐘后送來。很快,房間電話響了,甜甜的聲音飄來:“請問是Miss Hannah嗎?我是為您送充電線的Amy,您方便開門嗎?”打開門一看,原來Amy不是服務員,而是酒店的機器人!Amy非常智能,會自動呼喚電梯,還帶著我去餐廳,走路時會自動避開行人,本來我要惡作劇一把,改變它的行走方向,沒想到人家不吃這一套,繼續沿正確的路線行走。那一刻,我開始真正意識到,AI真的來了!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,而是身邊實實在在的存在。不過,最近我研讀了很多AI方面的文章,反過頭來看,其實時代拋棄你時,都已經跟你打過招呼了。全球知名的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發布過一則未來職場研究報告,分析結果令所有人瞠目結舌:00后進入職場時,65%的工作可能就消失不存在了!據資深HR專家透露:2018年AI影響就業的效應已初步顯現,很多職位的招聘需求明顯下降,行政、后勤、文秘的招聘需求下降73%,財務、審計、稅務的招聘需求下降69%;采購、貿易下降68%,人力資源下降60%...當很多人像我一樣對AI不屑時,AI圍棋冠軍、AI女主播、AI司機、AI服務員……那些曾經只是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職業,正在一步步逼近我們的生活。在這場人機大戰中,我們應該如何脫穎而出?今天這篇文章,我將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。AI對我們職業的顛覆,不是體現在某個點、某條線上,而是對整個職業版圖的顛覆。換句話說,你曾經認為天經地義的職業,有很大一部分正在或者即將消失,即使留存下來的職業,也會因為AI的滲入,而變成另外一個物種。你可能覺得太危言聳聽了,那接下來,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職業變化。金融業已開始大規模利用AI代替人為的分析,包括預測金融走向和未來股票的高低。前年,德勤國內首個財務機器人“小勤人”,幾分鐘就能完成財務幾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工作,最重要的是機器能7天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。IBM的人工智能Waston,可以將美國稅法過去60年的7.2億條納稅申報單裝入腦中,為1000多萬納稅人提供合理的個人稅務解決方案。醫學領域,Waston更是強到讓人害怕!17秒內閱讀3469本醫學專注,248000篇論文,69種治療方案,61540次實驗數據以及106000份臨床報告,并提供三個最優選的治療方案。去年夏天,25名全球神經影像領域專家、學者、醫生組成的“人類戰隊”,與神經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 “BioMind天醫智”,進行了人機大戰。最終,醫生戰隊以66%和63%的準確率,落敗于人工智能機器戰隊87%和83%的準確率。隨著AI的迅猛發展,如微軟、百度、阿里等公司已率先實現了智能客服服務。現實遠不止以上幾個領域,很多崗位和職業會逐步消失,如股票和債券交易員、銀行出納、客戶、電話銷售、建筑工人、司機、快遞等。
AI不只是在數據分析、任務的完成等方面展示出了驚人的替代性能力,并且,在我們人類引以為豪的設計、創造領域,也同樣有著驚人的表現。AI設計師鹿班1秒鐘完成了8000張海報,前年淘寶雙十一,更是輕松搞定4億張Banner。如果一個Banner需花設計師 20分鐘,4億個 Banner要多少個設計師才能設計完?為神馬叫“魯班”?顧名思義“讓天下沒有難擼的Banner !關鍵是,這些文案還都達到了設計師的水準。去年,阿里在戛納國際創意節上發布了“阿里AI智能文案”。你寫一條文案用1分鐘?呵呵,阿里AI智能文案一秒寫2萬條!“阿里AI智能文案”不僅可以輸出廣告語,還能天天陪你看洛杉磯4點的樣子,時刻保持在線學習,不斷進化!當你還在抱怨甲方需求不合理時,AI早已默默無聞的給出了無數套解決方案。這些數據看完,AI攻占職場的能力你怕了嗎?當你對AI不屑一顧的時候,AI已經默默的在搶你的飯碗,顛覆世界了。

人類和AI的差別在哪里?什么樣的能力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?
著名作家馬德琳·英格曾說:“選擇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了人”。心理學家維克多與其觀點不謀而合,他在《活出生命的意義》一書中說:“一個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奪走,除了一樣,人類的最后一個自由——他可以選擇在任何特定情況下的態度和面對生活的方式。”也只有人類,才能在不被命令、沒有程序操控的情況下用愛來回報他人。只有人類才能鼓勵受傷的同伴,共同經歷苦難和考驗、一起療愈;只有人類才能在情感上彼此聯系;只有人類才有靈魂和精神。很多人都看過《流浪地球》,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,在地球面臨滅頂之災時,人工智能和人類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:吳京扮演的中國航天員,燒掉了人工智能硬件,手動駕駛著空間站去點燃木星,這可能并不理性,但他代表了人類的選擇。莫斯對吳京說:“讓人類完全服從理智,真是一種奢求”。這說明,情感恰恰是人類區別于冰冷機器的地方。在理性和科技成就背后,在災難面前,讓人的生命充滿厚度的正是親情、愛情和友情。越是在理性發達的現代社會,我們更要發掘我們人類生命的厚度和溫度。